為了提高我國海事應急指揮綜合水平,保護海上人民生命和財產的安全,交通運輸部海事局啟動了海事應急輔助指揮系統試點工程的建設,海事應急指揮軟件的應用較好的規范了應急處置流程,改變了工作方式和應急組織模式,減輕了工作量,提升了應急指揮工作的效率。加強了數據的共享和應用,實現了信息的一鍵式查詢。在日常值班和應急指揮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亞丁灣護航、2008年北京奧運會青島奧帆賽和2010年上海世博會等國際事務中提升了國際地位。
方案概述:
在電子海圖平臺的基礎上整合應急預案流程數據處理功能模塊、系統輔助管理模塊和溢油漂移模型以及落水人員漂移模型,并將計算結果疊加到海圖平臺上以對話框、列表或者繪圖的方式展示,為應急指揮人員提供各類應急相關數據的綜合處理和展示平臺。
海事應急輔助指揮系統工程充分利用和整合海事系統現有的信息資源,通過數據交換平臺及電子海圖平臺等技術,實現對海事應急信息的綜合、快速查詢,對搜救方案的制定提供信息化輔助手段,充分提高了應急指揮水平和效率。
整個系統從邏輯上分為源數據層、數據交換平臺層、應急輔助決策數據中心、海圖系統、WEB應用系統等幾個方面的內容。
數據交換層主要完成兩個方面的職能:
(1)現有系統數據到應急指揮中心數據庫的數據ETL工作;
(2)MRCC/MRSC中心數據庫之間的數據交換服務。
在交換方式上對外提供異步及同步交換兩種數據交換模式,對于搜救需要的靜態數據采用逐級上傳、逐級下發的方式進行處理;對于搜救需要的地域相關、時效性強的 動態數據如(VTS/AIS)數據采用任務驅動的即時連續交換策路進行及時數據交換;對于海事船舶出發地相關的動態信息則采用指定機構或最大范圍相結合的 方式進行信息選擇性搜集。
基于數據交換平臺之上,根據應急服務指揮的數據要求及各數據源端的數據特點,針對數據源進行數據采集適配器開發,對同一數據源在系統設計中將提供異步交換、 同步交換兩種采集適配器,以滿足各類數據交換的需要。為保證各節點數據交換的正常進行,系統提供基于節點及適配器的系統服務監控系統。
同時,系統基于數據交換平臺為海圖系統提供數據服務即時調度服務,為整個系統的按需即時獲取數據提供后端調度服務。
方案價值:
1、實現了《國家海上搜救應急預案》的電子化管理,為值班人員在第一時間指導船舶施救提供了有效協助。
2、及時掌握事故現場信息,合理制定應急處理方案,提高應急指揮的科學性。
3、系統利用現代通信技術、計算機技術、CTI技術、地理信息系統等技術,有效的縮短了應急指揮的反應時間,提高了應急指揮的效率和搜救成功率。
成功案例
中國海上搜救中心
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部福建海事局
交通運輸部海事應急輔助指揮系統試點工程被評為2010年度“中國航海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